2025年10月20日至22日,2025年澳门千名教师精英培训计划第十五期学员交流学习活动在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顺利开展。来自澳门凼仔中葡学校、培正中学、妇联学校等12所学校的 13 名小学英语教师,以“沉浸式参与、深度化交流”的方式,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教育学习之旅。
多元活动启幕,搭建交流桥梁
10月20日上午8时20分,交流学习活动以“承抗战薪火立大志 做强国复兴好少年”为主题的少先队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式拉开序幕。澳门教师们在七楼艺术苑现场观摩,感受学校浓厚的德育氛围与少先队文化建设成果。
开幕式后,澳门教师沿着“教学区、特色空间、活动场地”的路线参观校园。走进教学楼,参观不同年级的常规课堂,观察师生的互动模式与课堂组织方式;前往创客教室、陶艺室、美术室、书法室等特色功能教室,实地了解学校特色课程;来到屋顶花园、篮球馆、射箭馆、校园文化长廊等区域,感受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育人作用。
聚焦英语教学,深耕课堂实践
为促进沪澳两地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度交融,本次交流学习活动以小学英语学科素养导向为核心,创新采用“课堂观摩+教研研讨”的联动形式,邀请澳门教师全程深度参与教学各环节,在沉浸式体验与思维碰撞中,共同探索英语课堂的提质增效之路。
四年级沈老师以《Visiting a fire station》为主题的英语课,成为本次活动的首个亮点。课堂围绕“职业”主题,巧妙构建情境化教学场景,借助AI工具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沉浸式学习词汇与表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打磨这堂精品课,小学部教研组长姜敏老师在课前多次深入课堂指导,从教学设计到细节打磨给予专业指导。课后,小学英语组全体教师与澳门教师齐聚一堂,以“聊真问题,探好方法”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双方团队围绕教材内容解读、教学环节设计优化以及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等核心话题各抒己见,在观点交锋中碰撞出教学智慧的火花。
二年级伏老师带来的《Seasons》一课,则生动解码低年段学段英语教学。伏老师借助丰富有趣的多媒体素材和夺人眼球的互动游戏,借助教具将四季的特征与英语表达巧妙融合,充分展现了低年段英语教学“寓教于乐”的独特魅力。在随后的英语备课组活动中,两地教师聚焦备课流程规范化、主题语篇情境化、学情分析精准化等实际教学问题,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心得,为日常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提供了多元思路。
六年级鞠老师的《Food》一课,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为活动注入了前沿教育理念。课堂中,智能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不仅精准契合英语学科“听说领先、注重应用”的教学特点,更有效适配了六年级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学习过渡需求,让课堂互动更具针对性与深度。在课后研讨中,澳门教师对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双方还进一步围绕“跨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差异化与共通点”展开深入交流,在对比与借鉴中拓宽了教学视野,为两地英语教学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实践赋能,拓展教育视野
除学科教学相关活动外,学校还设计了项目化学习与实践活动,为澳门教师提供多元教育视角。10 月21日下午,小学教学部龚老师介绍了学校《“项”下生根 “项”上生长》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伏老师以“Animals are our friends”为例,重点展示了该项目化学习以“动物保护”为真实主题,串联英语信息检索(查找动物英文资料)、创意表达(设计英文宣传海报)、合作输出(小组英文汇报)等任务。既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又渗透“关爱生命、责任担当”的素养目标,让新教材的 “育人价值” 通过项目化学习真正具象化。
同期,郑老师在陶艺室带领教师们体验“我是陶艺小传人——流光溢彩 嵌梦时光马赛克拼画”活动,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亲手筛选陶片、调试色彩搭配、运用粘贴技巧,将抽象的艺术原理转化为直观的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李老师、张老师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围绕地域文化与工程知识,共同分享交流“‘桥’见未来 —— 我为苏河设计桥”等,在实践中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魅力,进一步拓宽教育思路。
为期三天的跟岗活动,通过校园参观、课堂观摩、教研研讨、实践体验等多元形式,搭建起沪澳两地小学英语教育交流的桥梁。澳门教师们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收获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经验,更感受到上海教育的创新理念;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也通过交流,深化了对跨地域教育融合的思考,为后续教育合作积累宝贵经验。
